033 月
徒16:14﹣15 保羅到了腓立比後立即走到山上的衛城與市集看看有沒有猶太人或已信主的弟兄姊妹。若繼續讀使徒行傳,不難發現這是保羅的慣常做法﹣﹣每到一個新地方必先到會堂或市集,建立他的宣教據點。 (閱讀全文...) read more
3012 月
基督教週報第 3148 期(2024 年 12 月 22 日) 戰爭,距離我們有多近? 以色列與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甚至伊朗的戰爭與衝突已持續一年多,執筆之時和平仍未臨到黎凡特。[1] 但凡這地區出現衝突,有些信徒問:這是末日警號嗎?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嗎?希望不是「只因不法之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了」,對每天因為戰爭帶來的生靈塗炭、無辜生命的喪失而無動於衷。 關於當今中東戰爭與末世預言的關係有不少討論,我們都不能否定這是複雜的課題,非三言兩語可以處理。本文所關注的,是信徒羣體如何在這複雜又多爭議的事件上,持續關心與禱告。 為何要關心? 其實不需要太多原因,只要我們願意成為「和平之子」,哪裏有衝突、哪裏有不公義、有無辜生命被害,禱告只是基本的行動。更何況,對不少基督徒來說,稱現在戰爭波及的地區為聖地,都是聖經曾有記載先賢足跡之地,關心當地和平不是應該的嗎?再狹窄一點說,在伊朗也有不少信徒生活在其中,我們不是弟兄姊妹嗎? 有多複雜? 大家都知道沒有純粹的宗教戰爭,今日所有戰爭都與政治與經濟利益掛鉤。哈馬斯是恐怖分子,以色列軍隊打死打傷不少平民,伊朗是哈馬斯、真主黨及胡塞武裝的主人,而歐美對以色列在軍事與經濟上的支持等等。宗教問題上,是猶太教對伊斯蘭教的衝突?與基督教又有何關係?因此,當我們選看不同媒體的報道時,不一定能分辨對方的立場是建基於甚麼原則或事件。 至於神學方面,時代論、基督教錫安主義、替代論和不同派別的末世論等等,對聖經的解讀可以不同理解而實踐在不同信仰中。 如何辨識? 既然如此,我們如何辨識真相?一般提到屬靈的辨識,包括個人的禱告尋求,也包括羣體的尋求。個人方面,作為一介平民,無疑我們的限制是大的,不過並非不可能。在禱告的同時,把個人的觀點建立在真理的根基而不是以偏概全的資訊上——對生命的重視、對公義渴求,都是基本的。若喜歡閱讀或研究,不妨考慮也聽表面矛盾的觀點,從不同角度分析。我們需要謙卑下來,承認自己的有限,惟有倚靠創造主開我們的眼睛,才能窺得較為清楚的「真相」。 至於羣體尋求方面,小組禱告與學習的同時,如何避免「圍爐取暖」只聆聽單方面的觀點?媒體不多報道的,是平民百姓的處境。今日的情況,就算在以色列國境內,有正常生活的,也有因為爭戰帶來民族間仇恨與歧視升溫而有的暴力事件。若有機會,聆聽民間,甚至當地教會的聲音,貼近當地處境去增長知識。與此同時,在苦難地區的教會如何應對這些衝突?巴勒斯坦、阿拉伯神學家與歸主猶太人如何看當前局勢?他們如何解讀相關經文?筆者發現大部分的討論,都忽略了當地教會的聲音,這是極大的欠缺! 該如何禱告? 事到如今,不少關心中東局勢的弟兄姊妹都感到困惑,和平何時臨到?有一直關心以色列的弟兄姊妹跟筆者分享,對於戰爭他們不太懂,但既相信猶太人作為神的選民有特別地位,但又不忍看到加沙的人道災難,到底該如何為他們禱告?其實,筆者深明這難處。多年來我們帶團去聖地,並不止於聖經的學習,更聆聽當地信徒的故事,由他們教我們如何禱告。 他們需要和平,除了停止戰爭,也要人與人之間的和平、民族與民族之間的互相尊重。容讓戰爭與仇恨滋長,妖魔化不同立場的,原為鄰舍的便成為敵人。如前文所提當地的信徒羣體的聲音,他們倡議的並不是復仇,而是復和。我們除了為和平、為福音需要、為救援工作外,也可為復和禱告。他們需要復和,這本是主的心意。[2] 戰爭帶來最大的傷害,是平民。人命關天!不要因為「不法之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了」,反而更要鍥而不捨地為當地的「和平之子」禱告,也為我們成為「和平之子」禱告。 [1] 黎凡特(Levant,指)地中海東岸一帶,包括由北非埃及到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及敘利亞等地區。 [2] 若想更多了解,可以參看福音證主協會最近出版的《(不)可能的復和》,由一位巴勒斯坦神學家及一位歸主猶太人合寫。 read more
013 月
{:ch}◎ 採訪及整理:梁淑儀 雖然說一週工作46小時,在香港是很普遍,一些弟兄姊妹工作時數甚至超過80小時。但工作以外,這群在職信徒還參與教會事奉。我們不應視這不健康的文化為「正常」而漠視它的危險。 (閱讀全文...) read more
045 月
我在香港的時候,我同朋友分享,要去伊朗旅行。普遍人的回應也是,伊朗危險嗎?因為在香港收到一些對這地不好印象。 但是當我來到伊朗,有機會接觸當地人,你會發現伊朗人好友善,有些主動和你交談,我在街上行走時也感覺好安全。 伊朗有些地方聖經有提過,例如書珊城,雖然再見不到宮殿,但係可以知道書珊城地形,原來好熱地方,所以書珊可能是冬宮,對看聖經有幫助。 所以今次來伊朗也有一個好好體會。 read more
032 月
各位聖地團友, 主內平安! 上次來埃及已是28年前了! 提起埃及,一般人第一時間想起的可能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木乃伊、圖坦卡門面具等;而獅身人面像可說是古埃及文明的代名詞,它座落在卡夫拉金字塔的正前方。 基督徒想起的可能是摩西的生平、出埃及的事蹟、又或是幼年耶穌逃難的記述,甚至想親身尋找這些事蹟的足跡! 再次踏足埃及,以上提及的當然想再看看,但今次觸動眼球與心靈的,卻是大埃及博物館 (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簡稱GEM),也稱吉蕯博物館(Giza Museum)。 大埃及博物館的正門,三角牆壁上的是古埃及文,刻了古埃及歷代王朝法老的名字。留意牆上有一小方洞,不妨猜猜有何用途? GEM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考古文化博物館,座落於開羅周邊的吉蕯,離吉蕯金字塔區只幾分鐘車程。GEM 於2024年10月16日才正式開幕,全館主要有12個展廳,數以萬計的歴史文物,按埃及的四個時代,展示每個時代的社會面貌、王權朝代及宗教信仰。根據導遊所言,其實GEM現時仍只算是局部開放,因為很多展品仍未上架,包括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據說2025年6月會再有大型開幕典禮。 在進入展覽廳前,從大片的落地玻璃窗看出去,就是古夫金字塔。 以往有學者說,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事件是杜撰的,因為二百萬人離開埃及、十災等重大事蹟,在考古文物中並未發現有力的證據,在相關時代的方尖碑 (Obelisk)也沒有提及。其實竪立方尖碑的其一目的,是對太陽神的敬奉、是對法老歌功頌德,既然如此,埃及人又怎會把戰敗於耶和華神的事蹟刻在其上呢? 竪立於大埃及博物館正門,屬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 的尖石碑,據資料顯示是首個懸空設計的尖石碑。其目的何在?實甚具心思,答案請自行探索。 隨著更多的考古文物品的研究,如安娜斯塔西莎草紙第六號 (Papyrus Anastasia VI),以色列人出埃及事蹟的證據越來越多,並同時更能確定在哪一個時期發生。 一般來說,出埃及時期可簡單分為「早期說」(約BC1446) 和「晚期說」(約BC1235)。若「早期說」成立,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時正是18王朝,其時的法老可能是圖特摩斯三世 (Thutmose III) 或 阿蒙霍特普二世... read more
048 月
20170626 到了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城 - 海德堡,參觀山上的古堡,環境優美,饒有古意! (閱讀全文...) read more
315 月
牧者每天的日程緊密,服侍已融入在他們的生活之中。但他們也需要夥伴同行,互相交流,若有資深牧者的導引, (閱讀全文...) read more
013 月
猶太人,神的選民。他們不知道彌賽亞已臨,並以愛回應仇恨,若他們回轉,神仍會大大賜福及使用他們。保羅提到我們這些外邦人是野橄欖,雖然以色列人不信,福音臨到外邦。保羅提醒我們要警醒: 「不錯。他們因為不信,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戰戰兢兢。上帝既然不顧惜原來的枝子,豈會顧惜你?」(羅11:20-21) 為猶太人歸主禱告,也要警醒度日! (閱讀全文...) read more
1910 月
親愛的聖地團友, 平安! 過去幾年,留在聖地的日子比停在港島的日子還多。每次預備聖地信息都是再一次思想主耶穌生平的機會。 (閱讀全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