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和諧家庭,作和平之子
生氣前,停一停
筆者認識一位爸爸,有一次,他問女兒何時放假,但女兒只顧撥弄手機,對爸爸的詢問沒有反應,氣得他大動肝火,差點動粗,傷害女兒。他感覺自己的權威被挑戰,也有可能他在外工作壓力大,受了不少氣,想不到回到家裡,女兒也如此待他。其實,女兒沒有反應,可能因為她當時太專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根本未聽到爸爸的詢問。建議爸爸先不要太快動肝火和出手,此舉只會令事情惡化,先要保持冷靜,處理好自己內心的不快,然後請女兒放下手機,待她的眼睛看著你時,才問她何時放假。事後爸爸也可以跟女兒分享與人相處時應有的態度,但要知道父母的身教也很重要,孩子跟你談話時,你也不要只顧撥弄手機而沒有反應。
少年人想自主,透過不做父母想他做的事,以及做一些父母不許他做的事,來測試自己的獨立能力。筆者曾聽過一位家長分享,她見到兒子只顧看電視,看了兩小時,卻不做功課,就問兒子:「點解仲唔做功課?」兒子回答:「我本來想去做,不過因為你叫我做,我現在又不想去做!」若父母此時沉不住氣,必會跟子女起衝突。父母這時可用平和的語調說:「我見你已看了兩小時電視,現在已很晚了,怕你來不及完成,只是有點為你著急而已!」父母要留意:無論是說話或態度上也要彼此尊重。
其實,好的關係是子女願意聆聽父母說話的基礎。有朋友的兒子沉迷電腦遊戲,荒廢學業,我朋友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設法排除這問題,例如:責罵及限制兒子用電腦的時間,然後就是進行「加密加鎖」。他承認在過程中,視兒子為問題,因而忽略培養彼此的關係,結果在兒子心目中,認為父母只顧怪責自己,並不明白和體諒他的情況,令關係更形惡化。最終少年人繼續沉迷打機,以此來逃避與父母不快的關係。
父母先要了解兒子沉迷電腦遊戲的原因,原來是他在玩電腦遊戲的過程中得到快感及成功感,因此,父母一面倒的阻止不是辦法,反而可以鼓勵孩子將喜歡的事物變成事業,從中引導孩子於現階段努力學業,才可以達成夢想。首先,父母不要視孩子為問題,孩子有迷失時,父母就充當導引者的角色,跟子女商量,一起設立界線,製訂生活作息時間表,例如:設定每日遊戲時間上限,將學業成績與遊戲時間掛鉤,成績退步就減少遊戲時間,總而言之,雙方要在充分的溝通下達至共識。
【如欲閱讀全文,敬請訂閱。如有查詢,請致電2725-8558或電郵至fm@ccl.org.hk。訂閱詳情:http://bit.ly/details_of_order】
反思問題:
生氣的時候很易說了一些傷害孩子的話,試想想,生氣時,有沒有一些方法幫助自己冷靜下來?
作者:吳芳芬【前中學老師,後進修神學及輔導,曾任堂會牧者及小學校牧,服侍兒童及家長群體多年,今是自由傳道者,愛透過教學及寫作,整理人生體驗,希望人生下半場 活得更精彩。】
(原文〈建和諧家庭,作和平之子〉,吳芳芬,《天倫樂》家庭雜誌第181期,福音證主協會,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