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主心》268期:展望中華

《證主心》268期:展望中華


Portfolio Description
《證主心》268期:展望中華
從內地教會所學的功課
◎呂慶雄【副總幹事(培訓)】

過去這六年,中港關係不再一樣,阻隔兩地教會交往的圍牆正不斷升高。不過,我們認為這是神在調校兩地教會的角度。香港教會如何從不同角度看中國教會,及從她的經驗中學習,現試從以下四方面探視。
禮堂
一個目標,多元發展:傳福音是內地教會多年來近乎唯一的事工目標。教會的各類培訓也大多指向這目標,意思並不是只有傳福音的方法訓練,還有在訓練內容中鼓勵傳福音。學習真理是為了護教,大多數講道不是福音性的,就是鼓勵傳福音。信徒不多討論「能不能」傳福音,只問「如何」有效傳福音,這也解釋了為甚麼教會經歷了這麼多仍能不斷發展。
政策變,對策更多變:境外單位多關心宗教政策的制定,條文如何規範教會活動,但內地同工看政策,更看政策如何落實。條文如何表達是一回事,各地官員如何落實才是關鍵。境外教會看條文,因為這是法治傳統,認為條文寫明的、合法的才可以做。但內地看的是執行,同時也看條文沒有寫的,沒有寫的就代表可以做。若按這方向來理解,對策比政策多,也很有創意。然而,有些對策是否合理,則另當別論。
關係為本,彈性事工:「靈活、彈性」是內地同工常掛在嘴邊的說法。要做到靈活與彈性需要有創意,也需要有關係,這一點其實不用太多解釋。這種關係文化當然有利也有弊,除了一般較為負面的那種走後門、貪腐的情況外,還有沒有可取的?不論你接受與否,內地文化以關係為主導,連落實各類政策時的鬆緊度也與此有關。
禱告,禱告,還是禱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亦是境外教會常忽略的──禱告。不是說境外教會不禱告,而是在程度上有大分別。《中國早晨五點鐘》這首詩歌曾感動不少人,因為詩歌中表達了內地信徒的敬虔,凌晨五點便起來禱告,把所有人和事先交託。這不是理想的說法,而是現實中的做法。禱告並不是程序,而是情詞迫切地向神禱告。
以上四點,讓我們重新認識內地教會是如何經過歷年的風雨仍能持續成長。若有人認為香港教會的自由空間在未來將會收窄,那麼,是否應考慮更多向內地教會學習?
【歡迎瀏覽:268期證主心 (16M)】下載後才可觀看完整版本


Existing Users Log In
   
會員註冊重置密碼
會員登入

按下「註冊」鍵,表示同意福音證主協會及關聯機構向本人發放最新通訊。相關 私隱政策 供參考。
會員登入
HK$ - HK$
產品總數量:0
合計:HK$0
沒有相關產品
立即結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