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策略變
社會在不斷轉變,而且越趨急遽,教會領袖需要面對的思考越來越多。近期,電競牧養似乎有不少人談論,難保轉眼間又轉了另一樣流行話題,大家又要趕上。教會要朝哪個方向發展,相信是令不少牧者費煞思量的問題,因為即使適合其他堂會的策略,也不見得適合自己的堂會。不過,這種隨時而變,避免落入墨守成規的態度,正是教會歷來需要的特質。
香港第一間華人教堂,也是在這種轉變中誕生。1844年,維多利亞教區主教施美符(George Smith)原本認為香港不宜建立宣教基地。然而,因為香港社會的轉變,施美符主教於1862年改變方向,要求新來宣教士全時間學中文,並以保羅書院為據點,凝聚華人信徒。翌年,曾到澳洲宣教的羅心源被按立為會吏,而其時保羅書院的小教堂不敷應用,需另建聖士提反堂。1865年,聖士提反堂建成,是香港聖公會第一間華人教堂。
上述的策略轉變,中間距離約二十年,而今天巨大的轉變可能隨時出現。因此,教會的牧者、領袖更加要作好準備,正如《像樣的教會管理》中所說:
「要有效審視環境,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要有充足的資訊。在缺乏足夠和可信的資訊時,教會便倚賴傳統,決策者往往只能倚靠已有的經驗來判斷,在環境較為簡單的時候,這種方法也許仍然有效,但在現今大多是非常複雜的環境下,這種應經驗和直覺的分析卻有很大限制。所以如何收集和分析眾多的資訊,作領導者應要小心策劃。另一方面,雖可能有可信的資訊,但不同的管理人員可能對同一組資訊有不同的理解,因著組織的文化、過往的成功與失敗經驗,以及高階管理層的默契等,大家都可能有不同的考慮。因此對環境變化的不同掌握,可能導致制訂不同的策略和計劃。所以若教會領導人能帶領信徒領袖和會眾審視環境,例如有領袖和事奉人員退修會,研討教會的發展機會,並作長遠規劃,這便是教會邁向增長的第一步。」《像樣的教會管理》,89頁
教會不一定要只追求人數上的增長,察看時代需要可能是更重要的方向,也是教會思考傳承時不可缺少的考量。
延伸閱讀:《像樣的教會管理》
活動推介:7.7「穿梭老教會 傳承新一代」步行籌款
※從西港島老教會歷史,體驗宣教先鋒開拓天國新一頁,
回應需要,改變城巿,教會領袖留下忠心服侍的榜樣※